仓储货架的规划设计

2011-10-20

 用户在选购货架前货架的规划和设计方案是必要步骤。确保仓储系统中各个环节的配合仓储货架规划设计的一般依据:

1、仓库的结构类型和作业方式;
2、确定仓库尺寸和仓库的总体布置|区域划分;
3、了解货品的管理方式,可以利用ABC分类管理分析法;
4、确定货物单元的形式|尺寸|重量;
5、确定机械搬运设备型号及参数;
6、系统的平面规划不同类型库房的区域设置库房
设计原则区域划分原则:
储备型库房一般周转较慢,整进整出为主尽可能压缩非存储面积,增加存储面积商品检验区储存区商品集积区
流通型库房一般以商品收发为主,如中转仓库等,频繁地出入库缩小存储区,增加拣货及出库存储区商品检验区存储区拣货区出库准备区(备货区)仓储货架设计方案的制定货架设计方案也是在充分了解仓库|存放货物和客户需求等多因素后科学制定出来的。对于客户的物流仓储业务至关重要。
正确的货架规划和设计方案能帮助我们大大降低仓库的空间成本,提高工作效率。用户在选购货架前货架的规划和设计方案是必要步骤。上海斯隆物流设备有限公司是上海专业和货架生产厂家,我们主要生产各种仓库货架,物流货架,超市货架,物料货架,模具货架,轻型货架,重型货架,上海货架,上海仓库货架,物料货架厂家,上海模具货架等。
仓储货架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
1、增加储位空间的有效利用;
2、促进货品的有效流动,最短的移动距离避免交叉;
3、系统简化原则,物流标准化
仓库选取货架应该考虑多个方面,大致分为以下几点:
1、仓库本身的地面承重水平,这个数字需要从承建方那里获得。这个参数非常重要,如果你的仓库地面承重只有1吨,货架承重5吨,那必然地面下沉或变形,重的甚至会塌陷,造成安全事故。不要单纯考虑为了节省空间就建设高位货架,还要考虑高位货架存放物料的基本重量。
2、货架承装物料的品类和承装物料的容器。货架的尺寸需要和承载的物料或容器有关系,尺寸是可以定做的,但最好由货架供应商来给出建议的尺寸,一方面是相对专业,另一方面如果出现问题,也可以分摊部分责任。
3、货架装卸设备。现在是否已经有了货架的摞放设备,如果有了,需要考虑设备的回转半径,设备宽度等多方面因素。
4、存储物料的进出货形式及存放时间。仓库中可能有各种存储时间不同的物料,这就需要考虑进出库的形式或存放方式,以找到真正合适的,可以达到较高空间利用率的存储货架。例如:驶入式货架、可调节托盘货架、滚动式货架、移动式货架以及普通的高位货架。如果选择此类货架,可能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装卸设备,例如窄向道叉车等。
5、工厂货架布局。很多企业在建货架的时候只关注到货架的空间利用率问题,却忽略了物流概念。千万注意货架建设后物料的流动性,因为布局不同,货架的尺寸、承重、装卸设备等各个方面可能都有所不同。
6、电子系统配套。如果资金投入充足的话,可以考虑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设备。自动化立体库,叉车直接拣货系统等。需要提前察看现有的仓储管理系统是否可以和这些系统对接。如果有问题,还需要另行开发,开发费用应当计入货架建设的方案当中。
7选择货架的原则:适应性、经济性、先进性 
8.叉车的种类1.按结构特点分1)平衡重式叉车:适用性强2.)前移式叉车:稳定性好,结构复杂3)电动式叉车:成本低操作方便,是机械化代替人工搬运的良好选择 2.按动力装置:内燃动力叉车、电动叉车、步行操纵式叉车
9.自动分拣的概念:自动分拣从货物进入分拣系统开始到指定的分配位置为止,都是按照人们的指令靠分拣装置来完成的。
10自动分拣设备的类型:1.挡板型自动分拣机2.浮出型自动分拣机3.倾斜型自动分拣机1)条板倾斜型自动分拣机2)翻盘型自动分拣机4.滑块型自动分拣机
11.自动分拣机的应用: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:商品包装的大小,商品的重量,分拣能力,包装形式,商品在运输机上的方位,商品的易碎性,操作环境,投入分拣商品每小时的批数等。
12.仓库的分类:一、按用途分类(1.采购供应仓库2.批发仓库3.零售仓库4.储备仓库5.中转仓库6.加工仓库7.保税仓库)二、按保管货物的特性分类:(1.通用仓库2.专用仓库3.特种仓库4.冷冻仓库5.化学危险品仓库 )三、 按仓库的建筑模式分类:(1.平面仓库2.楼库3.立体库)
13.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优缺点:
优点:1.提高仓库的空间利用率2.调高仓储作业效率3.减少商品的破损率4.提高仓库管理水平
缺点:1.结构复杂,配套设备多,建筑和设备投资高2.货架安装精度要求高,施工比较困难,而且施工周期长3.储存货物的品种受到一定的限制,不适于储存超长和重量较大的货物4.对仓库管理和技术人员要求较高,须经过专门培训5.变化困难,仓库一旦建成,很难根据货品及储存特性进行调整。6.设备的保养和维护要求高
14.仓库选择选址需考虑的因素:一、经济环境因素:1.货流量的大小2.货物的流向3.城市的扩张与发展4.交通便利二、自然环境因素:1.地理因素2.气候因素 三、政策环境因素